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服务业观察 李江帆论坛 生产服务业 生活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李江帆论坛

战备与古兜山野营


时间:2019-05-02 15:28:59来源: 作者: 点击:
战备与古兜山野营——台山都斛中学往事回忆 李江帆 高中阶段(1969-1971年)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往事是高一上学期的古兜山野营拉练。
一、“

 战备与古兜山野营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台山都斛中学往事回忆
 
李江帆
 
 
      高中阶段(1969-1971年)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往事是高一上学期的古兜山野营拉练。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一、“十面金牌”:要准备打仗!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969年中苏关系非常紧张,由九评公开论战,发展到兵戎相见。3月发生珍宝岛武装冲突,中方牺牲29人,伤62人。苏方死亡58人,伤94人。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际传言,苏联准备对中国核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当时,苏联拥有核弹4万枚,其中洲际导弹超过1000枚,中国虽有原子弹,但还不具备远程导弹攻击能力,与苏联根本不可比。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共中央8月28日发布“八·二八”命令,第一条就是:坚决响应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伟大号召,高度地树立敌情观念,克服和平麻痹和轻敌思想,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加强军民联防,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一时间战争乌云密布,全国战备气氛非常浓,给人的感觉是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都斛中学也笼罩在准备打仗的气氛中。9月4日我到校注册读高中。9月8日,校革委会副主任陈迪惠老师在新生入学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动员报告会上说:“八·二八”命令是战斗动员令,要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准备打仗。当前一切工作立足于打仗。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9月12日,教导主任余富润老师在全校作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形势报告,辅导学习“八·二八”命令,布置:搞好民兵训练,用木棍练刺杀、瞄准、射击。国庆前后十天轮流放哨,一排一晚,守岗位。防火、防毒、防盗、防特。一律要戴胸章。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9月16日晚,全校在礼堂开会传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口号。我在笔记本上作了记录,有30条。其中与战备有关的有4条:第10条: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第11条:备战备荒为人民!第12条: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第22条: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据说这一条是毛主席审定时亲自加上的。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1月6日,余富润老师在全校大会上传达:毛主席指示:要准备打仗。林彪副主席说:现在已经闻到火药味了。周总理对苏修说:如果你们首先发导弹到中国,我们马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苏战争开始!那时怎样打,打到哪里,就不由你们了!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1月7日,吴国资(学生党员)传达省革委会第12次扩大会议说,我们坚决迎接打仗!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1月8日,余富润老师在校会说,苏修兵临城下,一触即发,战争随时发生。我们要做好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战场准备。我们学生也要打仗,必须有充分思想准备。行军到台城参观展览,一律不用单车。当前一切立足于打仗,从战备的角度看,走路比骑车意义大。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1月10日,余富润老师在校会上做战备报告:文教战线做好备战学习教育宣传问题。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在紧张的战备气氛中,都斛中学在公社武装部的支持下,决定在古兜山举行战备野营活动。10月28日晚,都斛公社武装部长李振贵来大礼堂作关于加强战备教育的报告。他告诫:要准备打仗!毛主席在九大提出准备打仗。苏修140万军队在中国周围,为侵略中国而来。战争是突然袭击。战争的新策源地是苏修。但不能认为战场在东北,不在广东。战争是立体式的。飞机载几个师降落,战争一旦打起来,不分南北。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要做思想准备。一是精神准备。二是物质的准备。一切立足于打,搞军事野营,就是做战争的准备,练为战,带着敌情观念去练,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 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做防空演习、传口令,提高警惕,放哨,严防敌人破坏。野营拉练的道路:从金星农场到狮子尾,一个半到两个钟头。最后他提到挖防空洞(挖防空洞事,参见李丽冰回忆录:难忘高中岁月,载绿波,2019年,复刊第21期)。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陈迪惠老师接着在会上对野营活动做了具体布置。他首先说明军事野营的目的意义:野营活动是上军体课,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战备活动。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掌握民兵本领和备战知识,学习解放军三八作风,加强纪律性,落实中央“八二八命令”,做好战备工作,要过得硬。练能走远路、爬山,拿起枪能打仗。
 
1_副本.jpg
都斛中学高69级(3)排女同学在磐石山(摄影:李江帆,1971.7)
后排:罗毛女,李雁玲,李如心,中排:黄美云,吴雪梅,
前排:王杏慈,吴丽莲,钟艳云,李丽冰,钟惠玲,李定娟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接着,他宣布了行军计划:两天一夜。星期四:5时半吃饭,6时半出发,11时半到目的地,煮饭,2时吃饭。4时政治报告。营火晚会6时半-8时。星期五:6-7时天天读,7-9时民兵训练,1时-1时半操练。4时吃饭。打背包,防空圈,带木棒,夜行军回学校。星期六:总结,谈体会心得。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直捣黄龙之际被“十二面金牌”急令退兵,成千古遗憾。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我笔记本上记录的8月28日至11月10日刚好10次的命令、口号、辅导、动员、计划和部署,有如号令进兵的“十面金牌”,催响了都斛中学古兜山野营的战鼓。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二、狮子尾野营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如今经半个世纪,古兜山野营拉练不少细节已遗忘,但有些情景印象仍非常深刻。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0月30日(星期四),天刚拂晓,全校三百多名师生组成的行军队伍浩浩荡荡开赴革命老根据地古兜山。那时都斛中学有三个年级:高二级一个排;高一级三个排:高一(1)、高一(2)、高一(3)排;初中只有初二级,3个排。还有教职工。全部出动参加野营行军。大家头戴用树枝扎成的防空圈,身上背着背包,手持木棍或木枪,挑着炊具,精神抖擞地前进在公路上。我望了望,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只见同学们就像奔赴前线作战的战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肩并肩地前进,防空圈变成了一片绿色海洋。突然,响起了防空警报。“准备战斗!”一瞬间,公路上空无一人,战士们隐蔽在树丛中,端着“武器”,严阵以待。一会,“敌机”被“击落”,防空警报解除,继续前进。经过约两个多小时的行军,我们来到金星农场古兜山山脚。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狮子头是台山与新会界山古兜山顶峰,海拔982米,是广东西部沿海最高峰。古兜山脉连绵数十公里, 以花岗岩地貌为主,山势挺拔宏伟,绵亘数百里,逶迤起伏,云雾缭绕,生态环境复杂,森林资源丰富。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下乡当知青时,园美华安村李炳炎(其兄炳思叔就是我在回忆录中提到教我扛犁的老乡)是县和公社编制的边防武装民兵,受公社武装部管辖,常驻古兜山。因他们是无薪酬的,公社指定他们五六位民兵可以伐木以维持生计(据下乡农友李辉群说,炳炎是他在华安村的恩人和知交,经常带他上山伐木和摘白云茶等。后辉群被招工到远洋公司后,知他上了年纪回到公社厨房做煮饭工作,还未来得及报答,恩人已病故)。他不时在山上捕获到黄猄、蟒蛇,常带回村里与大家吃宵夜分享,费用分摊,每人四五角,聚餐地点常在知青泥砖屋“八家”旁的炳思叔家,我也参加过聚餐。那是男人大饱口福的好日子(村俗妇女不参加吃夜宵),也是我下乡的幸福记忆之一。村民们边吃野味,边听炳炎笑谈古兜山趣闻。园美去狮子山砍柴因路途遥远负重而行,已算艰难,上过狮子头的人很少,登狮子头足以成为引以为傲的谈资。现我有机会攀登充满神奇色彩的狮子头,觉得机会真难得。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2_副本.jpg
华安村知青在“八家”知青泥砖屋前合照(1973.7)
前:邝新民,李江帆,后:李和健,邝建民,李辉群,朱锡汉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登山队伍由都斛公社武装民兵在前方开路。在山路关口,民兵们还贴上路标地名,如黄蜂凹腰、碌马潭、跳跳石……师生们背着背包,挑着炊具,沿着崎岖的山路缓慢前行,长龙蜿蜒而上,十分壮观。越往上,山路越来越难走了。羊肠小道只有一尺宽。左边是耸入云霄的高山,右边是几十丈深的悬崖峭壁。山溪冲刷在岩石上,激起飞珠溅玉般的水花。山峰峭拔陡立,山势险峻,怵目惊心,望去感到头晕目眩,一不小心跌下就会粉身碎骨。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经过两小时左右的攀登,队伍到达狮子山半山腰,这是宿营地狮子尾(安业同学回忆说,宿营地土名是“狮子渣尿”)。狮子山包括狮子头、狮子背、狮子腹和狮子尾。狮子头面朝新会,狮子尾在台山金星这一边,是狮子头分脉向台山一方的延伸,犹如狮子的脊梁点的再延伸,像狮子尾巴,故名狮子尾。同学们放下背包,拿起锄头砍刀砍树割草,动手安家,分组做饭,还要布岗放哨。益联回忆说,在记忆中是在半山腰宿营,分组做饭的。他为做饭或洗饭钵到山溪取水,向山上望去帐篷星星点点、袅袅炊烟景象深刻。安业回忆说,当时是分小组煮饭吃,小小饭席显露各小组厨师的技艺,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李抗回忆说,因高山气压低,煮饭虽然水开了,但煮不熟饭,只好煲粥。瑞次回忆说,宿营的地方是一条长长的山坑,两边各有一条山坑,坑多半是山石,长满了芒草,我们到了后,就地扎营煮饭,饭后已是天黑来临,晚上整个营地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有寒意。按行程计划,在山上还有一个活动项目是听政治报告,还有营火晚会(6时半-8时)。但现已没什么印象了。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那时我出任高一(3)排长已一个多月,与班主任黄志勇老师交流多,日渐熟络,为便于商谈排里的事,我和同桌同学王灿辉与黄老师三人一起“安营扎寨”。那时大家没有专门的野营帐篷。我们在山坡大石头旁的一块约一米多宽的空地上铺席为床,下垫雨布防湿,上拉蚊帐,防蚊虫叮咬,顶盖雨布遮风挡雨,就算野营“帐篷”了。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老天作美,那两天天气不错,没下雨,没有满山大雾,也没蚊虫侵袭的记忆。十月底台山天气凉爽。我没有穿“卫生衣”(一种棉质针织厚衣,我的青少年时代整个冬天主要靠它御寒,如天特冷外加棉衣)爬山的印象,仍穿单衣。我在初中就学解放军打背包,里放蚊帐、棉被,外放草席,折叠好,用背包带方方正正扎实,外加一对鞋子,野营还要带电筒。记得我下乡当知青时外婆送给我一张薄薄的毛毯,10月底外出野营,应是当时打背包的合适配置。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至今,我还记得钻“帐篷”的印象:因雨布拉得较低,只能趴下将脚先伸进去,再钻进,躺下。天气凉爽,席地而睡。身边虽备有毯子,但没盖。草席下面就是垫铺雨布的山地。躺下来朝上看,雨布离脸只不过十多厘米,触手可及。因蚊帐顶上盖了胶布,望不到夜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很可能是唯一的)一次野外宿营。为战备而在深山野营,更是第一次。在人烟罕至的深山野岭露营,我没有丝毫恐惧感,而是觉得新鲜中带有小许激动:周围是全校几百人的野营大队伍,为备战而来,同仇敌忾。战争气氛虽然很浓,不过我并不认为苏修原子弹会打到古兜山。备战只是作战争准备,带着敌情观念练,练为战,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按上级传达,一旦苏修侵犯,我国不是采取御敌于国门外的战法,而是开展人民战争,诱敌深入,也许要打游击战,那野营就是必不可少的战斗技能了。因整天行军爬山很疲惫,我与黄老师、灿辉聊了没几句,就酣然入梦。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半夜醒来,发现我们三人竟顺着倾斜的山地,滑出蚊帐,溜到席子外两三尺。大家相视一笑,赶紧收拾东西,重返“帐篷”。印象中,我们的“帐篷”安在山坡斜坡高处。山坡上没有参天大树,只有矮矮的灌木丛和山石。古兜山上没有电,宿营山坡上也没有公共照明的煤油汽灯(一种用加压煤油燃烧产生高温使石棉纱罩发出耀眼白光的汽灯)。不过山上并不是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的。登山时是1969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二十,刚过月圆的农历十五才五天,晚上有月光。我们在深山宿营也带了手电筒。记得我在月色中往山坡下一望,视野很开阔。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分布在稍有坡度的开阔山地上的各色“帐篷”若隐若现。深秋山野已无燕语莺声,除了偶有虫鸣蛙叫,一片恬静。师生们在休憩中。后来,听说睡在山坡上的师生有不少在睡梦中滑出帐篷,成为野营的一则趣闻。
  
      灿辉回忆,他在帐篷中看到武装民兵在宿营地持枪站岗,还看到民兵在山坑中烧火竹篱灰吸引山蛤出来寻食,捕获很多。也有山蛤被同学抓到,美餐一顿。我对此无印象。我和华安村民分享过古兜山野味,知山防武装民兵要自食其力维持生计,野营中逮到山蛤的意外斩获自然令人开心。多位同学回忆,数位熟悉的公社武装民兵在保护野营师生们。想来很有必要。公社武装部长在野营前来都中做报告,谈到这次野营是战备活动。都斛中学是在公社武装部的支持下举办这次野营活动的。那时全国战争气氛紧张,为保证数百位师生安全,严防敌人破坏或野兽侵扰,武装部派武装民兵为战备性质的野营保驾护航,带路、站岗,安排是非常周全的。上文提到的园美李炳炎可能也是其中一员。我笔记写着到达目的地宿营“放哨”,主语应是“我们”,估计都中高二学生与公社武装民兵一起站岗放哨(我对本排参与放哨没有印象,可能我们刚入学,没有参与)。多年后我们作为受保护者,还是要感谢这些无名英雄。庆幸这次野营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也什么毒蛇猛兽出没。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三、攀登狮子头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0月31日(星期五),据雁玲回忆,早上起来,发现深山雾水特別大,蚊帐顶上的㬵布积了很多露水。清晨七八点,长长的队伍开始登狮子头。狮子山是台山与新会界山和分水岭,“狮子”口以东属新会,“狮子”头、背、腹、尾属台山。古兜有七级发电站。古兜山水系分两路,一路山水向西流下台山蛮陂头发电站和塘田水库,入通济河。另一路山水向东流下新会古兜温泉、东方红水电站,入崖海。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攀登台山第一高峰狮子头的回忆各人不同。常跟父亲去狮子山斩竹仔谋生,颇有爬山经验的安业说,一个多小时登顶。(初二)建平说,花了两三个钟头才登上狮子头,估计有一半人没登上山顶。雁玲说:登上狮子头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感到自豪,至今难忘。那时年轻有魄力,活力充沛,满载战备观念。她和如心联手扛着红旗,鼓足勇气登山,还用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诗句激励自己。在半途看到有的同學身体頂不住,筋疲力尽了,不得不留下。如心回忆说,她和雁玲跟着高二男生,一股劲冲到山顶獅子头。灿辉回忆,有人三个钟可以登顶,有人四个钟可以登上,有人体力差无法登上。瑞次回忆说,上山从七时半开始,到达山顶是十一时半,回到宿营地是下午一点半。上山四小时(包括在山顶停留时间),下山两小时。我对那次登狮子头的辛苦没有什么特别印象,顺利登顶。可能与我当年才十八岁,年轻,体魄好,加上受不怕苦不怕累革命精神的激励有关: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在我看来,与我下乡在生产队大田干过很累人的农活相比,登山还不算累。至今我脑海里仍有印象的是,狮子头山顶上有一块很大的岩石,我们是站在那朝山下观景的。1975年我写的小说中设计了一个“狮子头大岩石”地点,想必与此印象有关。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同学们回忆那天在狮子头看到的景色,说法差别很大。安业说:莘村人历年观察狮子山头,日日有云覆盖,如果三日没云覆盖,就有台风来临,很灵验。那天晴空万里,一览祖国美好河山,真是天助我也。李抗回忆说:早上云层暗低,云雾盖山,水气凝珠,当时的感觉如腾云驾雾,在晨风的作用下,浮云乍散,阳光偶现,登上狮子头的那一刻,一手摸天、一览群山小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那一天的天气可说是正常天气。崇均说,見山顶上约有30平方米的大石头,那天站在山顶上,看不到村庄和海洋,间隙見点阳光,全是雾霾和云雾,可見度不超过1000米,往西看却可以見到冲蒌岐山水库。大自然就这么神奇,东虹日出西虹雨(谚语:东方彩虹预兆日出,西方彩虹预兆下雨),下雨不过田基。这就是当时天气的写照。他站在大石山顶之上,想领略家乡美景,却违己愿,看不到什么概念。向东看,受大山或雾霾影响,眼睛已成“白内障”,看不到帆船点点。往北看,重山叠叠,只能领略台山至新会之交际金星农农场至崖南之路段。往西看,却另有一番景象,阳光沐浴,能見度甚广,岐山水库尽收眼底。回程由于天气好转,在都斛哨所地段,崖海美景、村庄、公路,一览无余。雁玲回忆说,最记得登上山頂时,欢天喜地地呼喊:我们胜利了!终于脚踏狮子山頂啦!大家谈笑风生,充滿胜利感,有頂天立地之感,瞬间又觉得腾云驾雾,放眼远望模模糊糊,只見一阵阵云雾随风迎面扑来,一下子觉得全身湿淋淋的。灿辉说,在山顶,一会儿白云滚滚什么都看不清,一会儿白云过后新会崖海、台山金星尽收眼中,不过时间不长。他站在顶峰时没有白云飘过,千山绿水尽收眼中确是事实。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判断,这些回忆应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时点看到的实景。大家并不是同时登顶的,狮子头气象瞬息万变,有人看到大雾笼罩,也有人看到阳光灿烂,并不奇怪。记得2008年我去日本富士山,看到山顶雪峰,赶紧拍照,刹那间,山顶就被云雾笼罩了,一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再露面。导游说我们运气好,有人等了几周都没看到富士山“真容”。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对在狮子头看到的景象印象非常深刻。我站在朝向新会的山顶悬崖上往下望,前面是断崖陡峭,奇石嶙峋,远方是濒临南海,扼出海之咽喉的崖门。疾风伴着云雾从山下向山顶劲吹,山顶云雾时浓时淡,人在其中,宛如腾云驾雾。我心想,神仙大抵也不过如此吧。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一缕缕阳光从薄薄的云层中射出,洒在人们喜悦的脸庞上,让峰峦叠翠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披上金装。那时我还未游览过国内名山大川如黄山、九寨沟。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到达海拔982米高度,也是第一次登临台山最高峰。站在悬崖上观赏,壮丽景色尽收眼底,疾风、云雾和阳光构成一幅美画,定格在我脑中。我希望能把美景印在脑海里,望了又望,久久不愿离去。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沙家浜》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耳熟能详的唱词:“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秀江南鱼米乡。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岂容日寇呈凶狂!”当时苏联大兵压境,战云密布,我国紧急备战,准备打仗,才有了带着敌情观念进行的古兜山军事野营和狮子头登顶。当时大家深信,我们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有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任何敌人胆敢侵犯,一定有去无回!登山观感,我在高中作文写过,但现只发现草稿片段。可惜,那时全校都没有照相机,未能为这次野营活动留下任何照片。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四年后,我与扮演过“郭建光”的同学李伟立在广州读大学。我寄给他一张《沙家浜》郭建光剧照明信片,戏称他为“郭指导员”。他班同学据此得知他的“光辉历史”,在晚会“逼”他出节目,成为同学们的一段笑谈。50年后我排同学在同学群讨论往事,“追查”我排1970年国庆演出的粤剧《沙家浜》第二场“转移”中的演出者,最后判定:李伟立、黄美云、李抗、李雁玲分别扮演饰郭建光、沙奶奶、叶排长和卫生员;王羡波、王伟强,拉二胡并吹箫。同学们看着《沙家浜》视频,兴致勃勃地重唱那记忆犹新的唱词。
 
3_副本.jpg
左起:李思荣、李伟立、李江帆高中毕业留影(1971.7)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四、夜行军拉练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按行程计划,1时-1时半操练。4时吃饭。然后,全校同学进行战备夜行军。我们打背包,戴防空圈,带木棒,沿着金星农场通往都斛的沙土公路夜行军回学校。因各排排长要出列指挥本排夜行军,高一(3)排夜行军由我指挥,所以我对这次夜行军有清晰的记忆。夜色中,我时而出列,指挥全排同学排着队,随着行军步伐高呼革命口号,高唱“我是一个兵”和“打靶归来”等革命歌曲,整整齐齐行军,时而假设敌机来犯,发出防空演习信号,令同学们停止前进,向公路两旁疏散隐蔽。我还不时小声地向走在前面的同学发一个口令,让同学们一个一个往后传,看传到最后口令有没有走样。可以感觉到,同学们对战备夜行军很有兴趣,经过入学以来数周的战备教育和野营训练,都知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都把训练当成实战,做得非常认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响亮的口号声在夜空中此起彼伏。当晚回到学校宿舍住宿。两天一晚的战备野营行军拉练划上圆满句号。
 
      11月1日(星期六)那时还未实行五天工作制,学校星期六也上课。对野营活动做总结,谈体会心得。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五、几点考证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对古兜山野营时间的考证:我的笔记记有星期四出发而没记具体日期。不过不难推算。查电子年历,1969年10月28日至1970年元旦,星期四有9个,最有可能的是10月30日(周四)早上出发。若如此,是在28日(周二)的校会上布置两天后(30日周四)的行军。提前两天布置,这比较符合学校的工作逻辑。若下一个周四(11月6日)出发,是不可能的,因我的笔记上记录其后两天(7日和8日)都有全校报告会,而这些报告会不太可能在山上讲,这意味着不可能在6日出发去拉练。再往后的周四是11月13日,如这天行军出发,那么离布置时间(10月28日)太远了,学校不太可能提前15天布置。若再后,就要提前22天布置了,更不可能。这次行军野营的主题是备战,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有在公路上夜行军拉练,演习防空、传口令等情节。我时任高一(3)排排长,指挥同学们做这些动作,故印象很深。而这些夜间项目不可能在10月30日由学校去狮子头的路上搞。如在去程搞夜间拉练,这意味着还没到目的地天色已黑,到古兜山后就不好上山,且我们去的那晚天没黑就在山上活动,不可能在公路上搞夜行军。如果排除了去程搞夜行军,那只能在返程(星期五晚)搞,当晚行军回校后,次日(星期六)在校内搞总结。这样,所有时间关节点与陈老师布置的全对上了。简单地说:全校去古兜山行军在1969年10月30日(周四)早上6点半开始,当晚在古兜山狮子尾宿营。31日(周五)白天在山上活动,晚上夜行军返校住宿。11月1日(周六)在校内总结。这样,野营活动是两天(周四和周五白天)一夜(周四晚上)。周五晚回学校住宿,行军结束。我有一本草稿簿上有“战备野营行军记”作文的提纲:1.爬山到目的地宿营、造饭(放哨)。2.听报告(略写)。3.登狮子山。4.夜行军。对此行程也可作佐证。可惜正文已不知所踪。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2.对宿营地点的考证:在山顶(狮子头)还是半山腰(古兜山)野营?狮子头是古兜山最高峰,要找到有一块容纳300多人的较为平整的宿营地不太可能。崇均记得山顶是30多平方米的大石头,不可能安排这么多人宿营。应是半山腰。我打电话问园美村民李玉参狮子头的情况。他说,狮子山是包括狮子头、狮子尾在内的一个山脉,园美有村民去狮子山取柴,但上过狮子头的人很少。2017年底我去新会古兜山脚看到新会侧搞了个旅游点古兜温泉小镇,有缆车通到“财神山”。我在缆车旁问过一位来自金星农场的员工:缆车是否通到狮子头?她说,通到财神山,不是狮子头,离狮子头还很远。我估计缆车到达的财神山(不知谁起了个这么俗气的名),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宿营地。钟益联回忆说:“到古兜山野营,我记得大家是散落在半山腰上的,不是在山顶。前几年我去过东方红水库,也想寻找当年的踪迹。面对水库堤坝,右边山头就是我们当年野营地方,我记得同学们是分组散落在半山腰搭棚,每组选点搭棚后,有的同学就忙着拾柴火煮饭。当年袅袅炊烟,其画面在我脑海还是很深刻的。”德英、安业、瑞次等同学证实,宿营地是狮子尾。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3.对野营做饭的考证。我和灿辉印象不深。我甚至设想,是膳堂工友挑炊具来统一做饭的,后来想,300多人的大队伍,在山上没什么可能集中做饭。艳云回忆,当时是分组做饭的。益联对袅袅炊烟有很深印象。后查到我在“战备野营行军记”草稿描写出发情景时,有“担着炊具”的措辞,这佐证了益联袅袅炊烟和钟艳云分组做饭的回忆。安业、李抗、瑞次也记得分组做饭。
 
4_副本.jpg
都斛中学高69级高二(3)排2班留影(都斛中学大操场1971.7.10)
后排:钟益联,李江帆,王伟明,王玩伦,中排:李俊尧,赵崇均,陈树昌,李伟文,前排:王杏慈,李如心,李丽冰
                         
      六、野营收获回顾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五十年过后回顾古兜山野营行军拉练,我感到对我的人生来说,委实得益不少。
 
      野营加强了战备观念,锤炼了我的顽强意志和组织纪律性。动员报告说,搞军事野营,就是做战争的准备,练为战,带着敌情观念去练,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后来,中苏战争未打起来,这对中华民族来说不啻是幸事。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说当年备战是没有必要的。孙子在《九变篇》中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所以备御外敌的法则,就是不要把希望放在敌人不会来犯的可能上,我们做好准备足以备御才是可靠的;也不要把希望放在敌人不会发动进攻的可能上来,我们充分做好防御,使敌人无隙可乘才是可靠的。60年代末苏联之所以不敢贸然对中国动手,有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复杂原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紧急进入准备打仗的战备状态中。就此而论,我们参加备战训练的中学生也出了力。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回顾高中活动,战备是一条重要主线。民兵训练、练刺杀、野营古兜山、大隆洞行军拉练、挖防空洞,都与此主线有关。我从战备野营中学到的军事知识、行动作风、顽强意志、组织纪律性,受用一辈子。不止一次有朋友以赞许口吻问我是否在部队当过兵,想必对我中学以来经受的军事训练形成的精神风貌有特别感觉。此历练对我日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高中毕业后,我读大学,任大学教师,在佛山地区师范学校任教时,也兼任过民兵营教导员。无论读书遨游学海,还是搞教学为人师表,或是做科研攻克难题,都会遇到困难险阻,都需刻苦耐劳的吃苦精神,雷厉风行的干练作风,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这得益于在都中受到的一系列军事训练。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野营开阔了我的视野和眼界,为我提供了在台山最高峰古兜山野营和攀登狮子头的难得机会。野营的目的是备战,也为我们打开眼界,增强能力提供了多种锻炼。只有在战备的背景下,才可能组织三百多人的大队伍,在荷枪实弹的民兵的保护下在古兜山野营和攀登狮子头的。很多都斛北片的乡亲,都没上过狮子头,就是因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如不在古兜山住宿,很难当天往返狮子头。就此而论,要感谢战备概念,让我有了古兜山野营的经历,有了向后辈自豪地讲述攀登狮子头故事的谈资。三百多人的古兜山野营是空前的。如今任何一间学校,有可能组织这样大规模的野营活动吗?出师有名吗?学校不担心出事吗?有武装部派出武装民兵保护吗?可能登上狮子头吗?都不可能。所以也是绝后的。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古兜山野营是我读高中最激动人心的往事,狮子头是我在都斛下乡时非常难忘的地名,一直魂牵梦萦,对我影响至深。我1975年发表在广州青少年报的小说“围海造田战歌高”中塑造了下乡知青与阶级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其中,地主藏匿罪证的地方就叫“狮子头”。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如今,我还珍藏着五十年的都中笔记本。8月28日至11月10日十次战备动员记录,无声地诉说着古兜山野营往事,犹如“十面金牌”引人警醒。古兜山上攀山越岭的行军队伍,狮子尾野营帐篷旁持枪警戒的武装民兵,狮子头上令人难以忘怀的祖国山河美景,夜行军中此起彼伏的歌声和口号声,仿佛在脑际浮现和回响。古兜山战备野营令我回味无穷。
 
5_副本.jpg
左起:李抗、李伟立、李江帆、李思荣在都斛中学校门(2004.5)
3U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4/9/2019 0:13 第一稿   4/19/2019 22:43 第五稿   4/21/2019 23:28:24 第六稿   4/24/2019 11:50:15 第七稿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18312069912 E-mail: ccssr_org@126.com
粤ICP备15030407号